杨璐璐个人简介

姓名:杨璐璐
学院/系所:beat365官网/公共管理系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共同富裕研究院院长(CTTI来源智库),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市场建设、农村人才
联系方式:E-mail:yanglu_6677@126.com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beat365官网(北京)beat365官网,邮编100083
教育背景: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后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经济系,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13.7至今,beat365官网,教授
学术兼职: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
大运河智库观察家观察员60人论坛观察员;
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专家评估组第四组组长;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特约研究员;
重庆智库公共政策研究部特约研究员;
山东师范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全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评委
全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理事
科研工作:
全国MPA优秀教师,入选北京市领军人才“北京市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优秀人才”,首批“越崎青年学者”。系国家“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重大研究项目“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市场建设”和“产业布局和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执笔人;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项目“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研究”主持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专家第四评估组组长,承包地确权颁证“回头看”第三评估组组长。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博士后基金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等省部级重点项目3项,农业农村部软科学4项,农业农村部、团中央、省部级科技创新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作为第二参与人参与6项,主持地方政府招标项目8项。独立署名在《改革》《农村经济》《财经问题研究》等期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被《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3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
学术贡献:
研究解决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土地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重点研究土地制度变迁、农村土地流转、土地产权关系、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基础信息调查和信息化建设、公共政策评估。较早提出“三权分置”与“长久不变”的政策协同观点,构建了 “三保三限三变动”的政策协同与保障机制。先于原农业部宅基地“三权分置”提出的时间点,提出遵循“成员权”逻辑的宅基地管理改革的独立观点和政策框架。2024年提出以“三大体系”统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出构建农村住房保障体系,相关的产权关系研究,被纳入“十四五”规划。
智库服务:
在智库服务决策上有一定建树,扎根农村广泛开展调研,走访15个省,40多个县(市、区),300多个农村,与地方主要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座谈、乡镇干部座谈,与村干部、经营主体、农民访谈。跟进全国127个试点县宅基地制度改革,通过研判最新涉农情况和一手资料,为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提供决策服务。为各层面政府的土地利用的决策与管理、乡村振兴、村庄整治工作献计献策,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智库专报得到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为农业农村部制定相关政策、起草相关文件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学术获奖情况:
1. CTTI2024年度优秀成果二等奖
2. CTTI2023年度智库建设标杆案例
3. 2022年高校新型智库服务决策一等奖
4. 2022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优秀奖,中共北京市委
教育工作委员会
5. 《抚脉沧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过往、当下与将来》,首届
新型智库服务决策优秀作品,一等奖
6. 《农村宅基地“一户多宅”诱因与实态:闽省个案》,重庆市第十七届
期刊好作品,二等奖
7.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产权制度创新与制度重构》,优秀论文提名奖,
改革杂志社
8.《政府土地收入的公共价值性及其回归》,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三等
奖,福建省邓子基教育基金会
学术成果:
学术论文(不含教学论文,部分)
1. 杨璐璐.中国土地政策演进阶段性结构特征与经济发展转型,《现代财经》(CSSCI),2014.03。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14年4月。
2. 杨璐璐.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下农村住房保障:制度框架与实现路径,《山东社会科学》(CSSCI),2023(12)。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24年8月。
3. Yang, L.; Gai, Y.A Study on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Young Part-Time Farmers Based on Two-Way Push–Pull Model.Sustainability(SCI/SSCI,JCR二区) 2023, 15, 13791.
4. Yang, L.; Gai, Y.; Zhang, A.; Wang, 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U.S.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on China’s Grain Trade. Sustainability (SCI/SSCI,JCR二区)2024, 16, 4332.
5. 杨璐璐,盖延凯.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分析,《国际经贸探索》(CSSCI),2024,40(6)
6. 杨璐璐,赵卫卫.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改革中的行动者网络何以形成?—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东岳论丛》(CSSCI),2024,(8)
7. 杨璐璐,赵卫卫.宅基地制度改革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农村研究》(CSSCI),2024,(2)
8. 杨璐璐,赵晶晶.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逻辑向度,《决策与信息》,2025(11)
9. 杨璐璐,赵晶晶.创新六大机制,破解农村住房保障的困境,《农村经营管理》(北大中文核心),2024(4)
10. 杨璐璐,王怡.帮扶产业提质增效,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人民日报·民生周刊》,2025(1)
11. 杨璐璐.以实现“三个共享”促进共同富裕做示范,《南京日报》,2025-3-26
12. 杨璐璐,李佳玲.宅基地制度改革赋予传统村落创新性发展的生命力——巩义市海上桥村的“宅改”探索经验,[N].中国经济时报(智库版),2024-3-22
13. 杨璐璐,赵晶晶.宅基地资格权“固化”与“活化” 构建农民多元化住房保障机制,《中国发展改革网》,2024-7-22
14. 杨璐璐,王怡.传统农区闲置宅基地如何盘活——基于西安市高陵区“共享村落”探索得研究,《人民日报·民生周刊》,2023(4)
15. 杨璐璐,王怡.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基础探索多元化住房保障机制[N].中国经济时报(智库版),2024-8-6
16. 杨璐璐,王立徽.试点地区农村住房保障实践探索与推进路径——基于根植性框架的多案例研究,《经济问题》(CSSCI),2023(11)
17. 杨璐璐,王立徽.宅基地“资格权”与“有偿使用”政策协同研究:理论基础、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湖南社会科学》(CSSCI扩展版),2023(8)
18. 杨璐璐.宅改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农村经营管理》(北大中文核心),2023(4)
19. 杨璐璐,赵卫卫.保护农民财产权 推进宅基地改革——以湖南汨罗为例,《人民日报·民生周刊》,2023(4)
20. 杨璐璐,刘喆.以“数字智治”提升宅基地审批监管能力,《农村工作通讯》,2023(18)
21. 杨璐璐,刘喆.农村宅基地审批监管制度改革的实践分析与展望——基于湖南省4个试点县的调查,《农业展望》(JST),2023(4)
22. 杨璐璐.农民财产和住房保障权益统筹的路径探索[N].中国经济时报(智库版),2023-9-25
23. 杨璐璐,王立徽.基于“两山”理论的“矿农协同”生态整治于矿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与现代化》(AMI核心),2023(4)
24. 杨璐璐.农民土地权益何以从“分配”到“自主”?——中国共产党百年农地制度改革的探索与经验,《经济问题》(CSSCI),2022.05。
25. 杨璐璐、王航航.宅基地整治盘活与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两个直辖市 5个典型试点村的研究,《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22.04
26. 杨璐璐,王怡.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追踪与展望——基于 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22.06
27. 杨璐璐,王怡.基于共词分析的职业农民培育政策量化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北大中文核心),2022.09
28. 杨璐璐.宅基地改革赋能乡村振兴的思考,《人民日报·民生周刊》,2022.09.被学习强国、中国经济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全文转载
29. 杨璐璐.湖南“五个创新”探索宅改新样本,《农村经营管理》(北大中文核心),2022.09
30. 杨璐璐.因地制宜唤醒“沉睡”土地——对湖南省四个试点市(县)的分配剖析,《农村工作通讯》,2022.10
31. 杨璐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面临的的七个问题及其对策建议,农业农村部内参《乡村振兴文稿》,2021.05
32. 杨璐璐.美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借鉴及政策建议,《世界农业》(CSSCI扩展版),2019.10
33. 杨璐璐.基于KMRW声誉模型的农产品供应链合作机制,《中国流通经济》(CSSCI),2019.08
34. 杨璐璐,王君也.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类型及原因——基于晋江市20个行政村的调查分析,《农村经济》(CSSCI),2018.05
35. 杨璐璐.乡村振兴视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浙省个案,《改革》(CSSCI),2018.02,
36. 杨璐璐.农村宅基地制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出路——基于产权完善的收益共享机制构建,《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7.11
37. 杨璐璐.中外土地开发利用管理中的政府角色比较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CSSCI),2017.09
38. 杨璐璐.农村宅基地“一户多宅”的类型与产权处置,《东南学术》(CSSCI),2017.07
39. 杨璐璐. “三权分置”与“长久不变”政策协同的保障机制:自稳定承包权观察,《改革》(CSSCI),2017.10
40. 杨璐璐.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北大中文核心),2017.02
41. 杨璐璐.中国城市社区社会资本提升的逻辑与策略——基于杭州市D社区的案例,《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大中文核心),2017.02
42. 杨璐璐.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催生的农民获得感,《改革》(CSSCI),2017.01
43. 杨璐璐.产权保护视野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演进,《重庆社会科学》(CSSCI扩展版),2016.11
44. 杨璐璐.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宅基地整理退出“房票”模式研究:湖州吴兴例证,《经济问题》(CSSCI),2016.10
45. 杨璐璐.减贫“造血”能力提升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改革》(CSSCI),2016.10
46. 杨璐璐.农村宅基地“一户多宅”诱因与实态:闽省个案,《改革》(CSSCI),2016.01,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索引,2016年11月。
47. 杨璐璐.沿海地区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实证分析——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财经问题研究》(CSSCI),2016.01
48. 杨璐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政策变迁的历史与逻辑,《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6.04
49. 杨璐璐.征地补偿政策背景的收益差异与现实取向,《江西财经大学学报》(CSSCI),2015.04
50. 杨璐璐.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阶段性特征与政策选择,《经济体制改革》(CSSCI),2015.04,封面文章
51. 杨璐璐.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及估算——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经济与管理研究》(CSSCI),2015.12
52. 杨璐璐.经济学论文选题的两个考虑与一个判断,《改革》(CSSCI),2015(6)
53. 杨璐璐.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产权创新与制度重构,《改革》(CSSCI),2014(5)。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制改革》全文转载,2014年9月。
54. 杨璐璐.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安排与学术研究态势,《重庆社会科学》(CSSCI扩展版),2014.11。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管理科学》全文转载,2015年2月。
55. 杨璐璐.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实困境与制度性原因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5.04
56. 杨璐璐.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大中文核心),2017.03
57. 杨璐璐.我国城镇化建设、土地政策关联度及其实态因应,《经济管理》(CSSCI),2013.03
58. 杨璐璐.社会正义及其制度安排与现实建构,《江汉论坛》(CSSCI),2012.07
59. 杨璐璐.政府土地收入的公共价值性及其回归,《财政研究》(CSSCI),2012.05
60. 杨璐璐.中国土地供给制度演进轨迹:文献综述及其引申,《改革》(CSSCI),2012.01
61. 杨璐璐.我国商品住宅交易费用测量研究——以2008年北京市商品住宅交易费用为例,《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CSSCI扩展版),2011.11
专著
1. 杨璐璐:《共同富裕智库报告(第二卷)》,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25年12月版
2. 杨璐璐:《共同富裕智库报告(第一卷)》,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3年3月版
3. 杨璐璐:《抚脉沧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过往、当下与将来》,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1年5月版
4. 杨璐璐:《新中国农地制度沿革与变迁》,北京:红旗出版社, 2020年1月版
5. 杨璐璐:《乡村振兴战略视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7月版
6. 杨璐璐:《新中国土地政策变迁的历史与逻辑》,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5年12月版
7. 教育部马工程教材《管理思想史》编写组成员
科研项目(纵向):
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治理视域下新中国农地制度沿革与变迁趋势研究”,已结题。
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多元化住房保障机制研究”,在研。
3.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实现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研究”,在研。
4.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项目:北京市智慧农业建设中的土地流转政策问题研究,2016-2017年,已结题。
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第59批),2016-2018,已结题
6. 国家发改委:善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研究,已结题。
7. 国家发改委: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长效机制研究,已结题。
8. 国家发改委:全国“十三五”规划重大研究项目,已结题。
9. 农业农村部软科学课题: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基础的农民住房保障制度研究,2024年,在研。
10. 农业农村部软科学课题: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改革情况跟踪研究,2020-2021年,已结题。
11. 农业农村部软科学课题:“十四五”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制度研究,2019-2020年,已结题。
12. 农业农村部软科学课题:“三权分置”与“长久不变”政策协同研究,2017年,已结题。
13. 农业农村部招标项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评估,2019-2020年,已结题。
14. 农业农村部重大决策招标项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管理与评估,2020-2023年,已结题。
15. 农业农村部委托项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监测评估,2022-2023年,已结题。
16. 农业农村部委托项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第三方评估,2023年,已结题。
17. 农业农村部委托项目:过渡期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题评估,2025年,已结题。
18. 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培育新型青年职业农民的政策建议,2020-2021年,已结题。
19.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关于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9-2020年,已结题。
20.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点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返乡入乡创业的长效机制研究,2020-2021年,已结题。
21.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重点项目:长江经济带 “共抓打保护、不搞大开发”体制机制研究,2019-2020年,已结题。
22.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招标项目:湖南省农村宅基地改革评估,2022-2023年,已结题。
23.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贫困县‘省直管’后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研究”,已结题。
24. beat365官网(北京)“越崎青年学者”资助项目,2017-2020年。
2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4,2016,2017,2018,2019年度。
26. beat365官网(北京)社科专项,2020-2021年。
27. beat365官网(北京)社科专项,2022-2023年。
学术交流:
2018.9-2019.9: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经济系访问学者,国家留基委资,回国考核为优秀(优秀比例30%)
2019.2-2019.7:哈佛大学商学院进修案例教学方法
2016.9-2017.6: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
2018.4: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课程进修
2019.9: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课程进修
教学成果:
1. 2022年获得全国优秀MPA教师
2. 2022年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3. 2021年被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公共管理教指委遴选为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评委
4. 2020年获得校级教学质量奖,一等奖
5. 2017年获得校级教学质量奖,二等奖
6. 2016年获得校级教学质量奖,二等奖
7. 2016-2017学年获得首届优秀本科生全程导师奖
8. 指导研究生参加“第五届全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获得优秀组织奖和三等奖
9. 指导学生参加2022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项目《“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获得优秀奖。
10. 主持校级教改项目6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1项
11. 发表教改论文(案例教学相关)7篇。
举办会议:
1. 2024年12月21日举办第三届共同富裕智库论坛暨CTTI来源智库揭牌仪式
2. 2023年3月9日举办“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与土地制度改革”论坛暨“共同富裕智库报告”
3. 2021年12月6日举办beat365官网(北京)共同富裕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首届“共同富裕智库论坛”
4. 2023年9月8日在山东禹城市举办“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论坛暨试点地区经验交流现场会”。
5. 2021年举办首届beat365官网(北京)MPA校友论坛 暨“地方政府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论坛
6. 2023年举办第二届beat365官网(北京)MPA校友论坛暨“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论坛
7. 举办“MPA名家讲堂”
8. 举办“共同富裕大讲堂”
主讲课程:主讲本科阶段课程《土地政策与市场》《组织行为学》《基层政权与地方政府治理》《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公文写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生阶段课程《土地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学术基础与前沿》,博士生阶段课程《公共治理实践与前沿》《公共管理学术前沿》。
招生方向:每年指导公共管理专业“公共政策”“乡村振兴”“土地资源管理”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3名;指导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MPA)9-12名;指导公共管理专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方向博士研究生